Posts by 小明

【金曲榜7/25】-香草吧噗

许久未更新,今天继续狗尾续貂。

第七位,来自南拳妈妈,香草吧噗。

 
[xiami soundfile=”http://m1.file.xiami.com/934/2934/15084/375270_20966_l.mp3″ autostart=”yes” loop=”yes”]香草吧噗 — 南拳妈妈[/xiami]
 

歌名中的“吧噗”指冰淇淋,台湾的说法叫做吧噗,香草吧噗也就是指香草味的冰淇淋。

这首歌描绘的是一个普通男生的中学故事,讲述着我们曾经的青涩爱恋与学生时代的单纯生活。

高中毕业后,有一阵很喜欢这首歌:

“怎么停留回忆总是出现在我想起之后,这样稚气的面容现在还有没有?怎么重播如此念旧的镜头在离开之后,场景人物画面时空都还没变过。”——只可惜,回忆醒来之后,往事已矣,物是人非。

“放学后足球场上只剩我留到最后,苦练再苦练经过女生看不见,先别想那么多反正选不上我…”——曾经追风的少年,现在跑个百米都费劲,唉…

“趁手上白色的吧噗还没溶化的时候,悄悄跟在他背后希望那上帝保佑,劝自己别再孬种买三年青草吧噗,吧吧吧吧吧噗也该送到她手中…”——不善表达,就算遇到喜欢的人,也一直孬种诶,蹉跎到今天…

唉,不过每每听到最后,最后一句还是十分励志的:“日子一样在过只有努力和坚持,才能成就拥有。”

这首歌是宇豪回池上老家听到熟悉的吧噗叫卖声所创作的,宇豪还特地跑去跟卖冰淇淋的阿伯买用了很久的吧噗,起先阿伯还觉得这个小孩子很奇怪,为何不去买一个新的,但在宇豪表示喜欢旧旧的东西且就是喜欢这个声音的强力说服下,硬是让阿伯以两百五十元的价格出售。歌曲一开头便是用这个吧噗做出来的声音效果,显然让大家又回忆起在都市不常听到的声音;而歌曲最后的段落是杰伦在录音室里指导拍子,偷录弹头练饶舌时可爱自然的反应。

很有画面感的一首歌,再次重温。

日子一样在过,只有努力和坚持,才能成就拥有。

 

 

 

Read More

珍惜时间

昨天翻完了刘未鹏的《暗时间》,之前师兄向我推荐过的书。书中描述了作者成长的感悟,以及对于时间管理的心得。作者颇有名气,但其成长之路却也并非一帆风顺。经过了一次转系,两次考研才完成了数学专业向计算机专业的转变。真是每段经历都不会辜负人呐!想想自己在计算机专业的道路上一路按部就班,但从未有作者这样深刻的感悟和体会,可能时间都用去其他方式思考人生了吧…

谨此记下警句,不断,勉励自己。

第一部分——暗时间

0.克服困难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养
其实人天生就对新事物怀有好奇心,难以找出谁没有对任何事物或领域产生过兴趣,然而不同的是,有些人的兴趣只能持续几天,当遇到第一个困难,第一道坎的时候,他们就熄灭了,然而另一些人的兴趣火花会变成火苗,火苗会变成火种,一直稳定地燃烧很多年。区别他们的并不是兴趣的有无,而是他们性格里有没有维持兴趣的火种一直燃烧下去的燃料。

生活就像一条漫长的跑道,在你遇到障碍的时候,如果你总是屈从于大脑的低级模块,选择绕过,那么你最终将越来越发现只能绕过障碍,而无力半开。如果你大多数时候选择搬开障碍,虽然从表面上看,跟那些绕过障碍的人相比,你的速度慢了很多,但随着你越来越熟练地解决障碍,最终你的速度将远远超过总是“抄近道”的。 生活或工作中,很大程度上你遇到的每个问题都不是孤立的,既然你遇到了某问题,那么很大可能性是你以后还会遇到类似的问题。

直接问到问题的答案同时意味着你永远要靠别人的大脑来获得答案。 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,容易的路越走越困难。

核心竞争力:稀缺的、市场需求而且附加值高的、可持续发展的。
(a)专业技能(IT 经济)(b)跨领域技能(技术 人文)(c)学习能力(d)性格要素(好奇心 自省 持之以恒)

1.学习后要进行笔记、反思、总结、讨论,否则你永远只是在他人的思考中洋洋得意着。

你所拥有的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得多少,而在于他们能否在恰当的时候被回忆起来。
将问题放入大脑的潜意识思考;习惯于专注所带来的成就感;
设计自己的目标进度条,不要过早地退出尝试的循环。原始的大脑常常使我们高估失败带来的损失和困难产生的心理障碍。

2.如何学以致用
(1)养成习惯,主动回顾一段时间学到的东西;
学习时,因为作者习惯的文法和自己习惯的文法不尽相同,所以
应当用自己的话将学到的知识重复一遍,加强记忆与大脑熟悉数据的强联系。
将知识抽象,使得这种强联系的范围更广,试用性更广。
(2)创作复习的机会,复习的效用是学习新知识效用的千百倍:能重新记忆、看到知识的其它面向。
将知识说给别人听
整理笔记
将知识点按照主题串联并书写 (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 )
(3)虚拟经历,设身处地别人经历过的事情
(4)再次抽象和推广
(5)联系/比较自身的经历
*如果你想真正得到一些知识,最好过滤一下你的信息,否则你只是在别人的思考中得意着。

3.时间和效率
(1)乘着对一件事有热情,一股脑把往事开头难的那个阶段跨过。太容易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分心,要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是非常难的,而正因为困难,少有人做到,那些做到的都变成了牛。
(2)重要事情优先,大块时间完成。那些不重要的事情自己来找你就可以了,即中断式被动关注。
(3)对未来的学习进行提前积累,计划订长一点,自然就可以多获得准备的时间。
(4)重视学习新知识时的三个问题(1)它的本质(2)第一原则(3)知识结构;
(5)注意总结!
(6)有选择的读

4.习惯的养成:习惯能加强习惯自身的惯性
(1)承认改变的难度
(2)兴趣驱动外,要进行系统规划
(3)欺骗大脑中的低级模块和反射模块

5.看一个人,要看他的朋友和兴趣,他的阅读和他见的人

 
第二部分——思维改变生活

1.人类心理弱点产生原因
人类大脑的进化是由于20万年的原始社会中DNA不断淘汰和改进而产生的,到近几百年的工业社会和近数十年的信息社会的社会中,人类大脑还未来得及适应。
滞后的大脑模块具体表现为:嫉妒心、虚荣、寂寞、无法正确估值未来的困难、食欲和性欲过强、高估自己的控制能力、逻辑思维系统不严密、天真的条件反射、决策判断过于依赖情绪系统、缺失充分条件时大脑喜欢“自圆其说”、大脑的高级认知模块常屈从于反射模块、过于害怕社交失败、因为远古DNA产生的恐惧错位、自利归因。
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远古人。
人类大量存在于地球的结果说明人类的DNA多是为了生存和繁衍,而非个人幸福。
为满足20万年来大脑落后的生存(繁衍)需求(然而这些需求实际上过于落后,并不适宜于现代社会生存繁衍法则),人类常常牺牲自己的幸福。换句话说:我们去屈从于原始大脑舍弃幸福而做无用功。
因此每个人都得学习“幸福课程”。

2.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并不代表你的过程就是错了。同样,结果正确也并不代表方法就一定正确。客观的做法,看重过程,但不是看重单次的结果——因为再好的过程也可能会偶尔失利,但从长远来统计,好的过程,“总体”上必然导致更好的结果。

3.先验,对先天可能之对象的普遍认识方式。认知后隐藏的逻辑。
情绪系统:我们平常的决策与判断强烈地依赖于情绪系统的输出,如果一个事情“感觉上没错”,那么我们无论有多好的理由也很难说服自己不去做它。如果一个事情“感觉上不对”,则无论有多好的理由也很难说服自己去做它。

4.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能否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,往往这类人能够迅速走到别人的前面,在别人跌倒的地方跳过去。而不是将别人趟过的泥塘再趟一遍。

5.学习critical thinking,如果现实世界背后的模型本来就是有偏的,假装不引入偏见本身就是偏见。
仁者见仁智者见智,三种现象:偏见,立场,选择性关注。
这只是一种可能,未必是唯一的可能。想不出其他解释不代表就不存在其他解释。

6.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和别人作斗争,而是与自己作斗争。说要休息一下才玩游戏,其实真正原因是受到游戏中那些在现实中找不到的成就感的驱使。

7.“我不能”变成了“我不想”属于自利归因,以自我为中心,强化自我或保护自我的归因现象,即给出有利于自己的原因。

8.“教”是最好的“学”,如果一个事情,你不能讲清楚,多半是你还未完全理解。多写博客,思考的结果,而不是碎碎念。
9.长期的价值博客是你的“个人品牌”。

 

第三部分——跟波西亚学解题

1.解决问题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。
2.手中有锤,心中无锤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不要把简单的事情麻烦化。
3.鱼是最后一个看到水的。框架内化于知识中,有好有坏。好处在于快速使用知识,坏处是思维定势。 知识是一把双刃剑,一方面,它们提供给我们解决问题无以伦比的捷径优势,“砖头是砌墙的”,于是我们遇到砌墙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迅速利用砖头。然而另一方面,知识却也是思维的桎梏。思维定势就是指下意识遵循既有知识框架思考的过程。
4.时刻不忘未知量;用特例启发思考;反过来推导;试错;调整题目的条件;将问题泛化

参考:豆瓣书评

 

Read More

《上学记》有感

上周读了何兆武老先生的《上学记》,感慨良多。这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历史的反思。尽管他的亲人(姐姐、姐夫,妹妹、妹夫)和同学们在岁月的洪流中全都成了历史的牺牲品,但是他的文字却如此赤诚,毫无记恨厌世的消极,毫无矫柔造作的坦然。或许,伟大人生所追求的,就是这样波澜壮阔后内心的平静吧。何老还写了一本上班记,不知道何时才能看到…

谨此记下警句,不断,勉励自己。

 

 

人之相知,贵相知心。
读书不一定非要有个目的,而且最好是没有任何目的,读书本身就是目的。读书本身带来内心的满足,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游,在别人看来,游山玩水跑了一天,什么价值都没有,但对我来说,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,那是不能用功利标准来衡量的。

他们那一代中国的知识分子,执着地追求国家富强和相信普遍真理,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,真的是和我们不同,有点像精卫填海也有点像飞蛾投灯。
相比之下,何先生那辈人是不幸的,然而战乱、混乱、错乱之下,他却可以活得释然,愁苦中捡起的是希望,无奈中发现的是有趣,为什么?我们的差距在哪里?有人把这归因为时间、阅历、或者读书多少,但我以为这不过是自我安慰的借口:时间能淡化一切,却不能成为解释一切的理由,阅历、读书之后,毕竟还要归结于个人的判断与选择。

想要做出成绩总得有三个方面的条件,一是天赋,这点不能强求,每个人天赋不一样,这没什么可丢脸的;二是环境,这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争取到的;第三个就是个人的努力,但个人的努力应该得法,不能只拼拼体力,老是延长劳动时间,增加劳动强度那是不行的。

历史有两个特点,第一,所有的历史都是由胜利者写的,不是由失败者写的。第二历史都是高雅的上层阶级写的,真正下层群众写的历史几乎没有,也不可能流传。

孙中山:“政者,众人之事;治者,管理。所以就是管理众人之事。”

人类总有一些价值时永恒的、普世的,不能以强调自己的特色来抹杀普遍的价值。中国有没有特色,但是这特色,你不必强调。在那个时代,他们宁愿相信“历史的普遍规律”,相信民主、自由和科学。因此他们会对国民党搞党国一体的专制非常反感,觉得它是看错潮流走错了路。解放前民主运动,国民党政府干涉时有个借口,民主不适合中国国情。于是《大公报》上有一篇社论《贵适潮流,不贵适国情》,提出应顺应历史潮流而不是强调我们国情的特色,以之对抗历史潮流。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,他们是具有普世价值的。比如自由、平等、应该在任何时代,对任何民族都适用,不能说中国就是男女不平等,妇女就得把脚给缠残废了。天赋人权,1.思想、言论、出版的自由;2.集会结社的自由;3.免于缺匮的自由;4.免于恐怖的自由。

那时的国营,实际上乃是“政府营”,所谓的“政府营”就是政府里的几个寡头营,其实就是官商,和国家、人民没有关系。

在社会转型期,有的人唯恐中国的旧文化不存在了,拼命维护;还有一种人,认为传统的东西束缚中国人太久了,中国要进入新的时代,就要彻底抛弃,全面创造新文化,闻先生、鲁迅、胡适都属于这种人。

在艰难危险的时刻,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,有时会让你感到人性中更深层的心态。
大凡在危急在情况下,很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。梅(贻琦)校长那时候五十好几了,可是极有绅士风度……跑警报的时候,周围人群乱哄哄,他还是不失仪容,安步当车慢慢地走,同时输导学生。可是吴晗不这样,有一次拉警报,我看见他连滚带爬地在山坡上跑,一副惊惶失措的样子,面色都变了。

“江山代有才人出”,人才永远都有,每个时代,每个国家不会相差太多,问题是给不给他以自由发展的条件。

他们从日本统治区辗转逃到后方,等待他们的会是艰苦的生活,且又背井离乡,不知归来何日。可是他们却九死如饴不顾一切艰危险阻逃出来,那种精神实在令人感动。这样逃到大后方的不是少数,而是大量大批的各行各业各色人等,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,恐怕不过分。

人总得靠希望活着,甚至于很小的希望,比如我想发点小财,想改善一下生活之类,如果没有任何一点希望可以寄托的话,人就活不下去了。二战的时候,我们真诚地相信未来会是一个光明的、美好的世界,一个自由的、民主的世界,一个繁荣富足的世界,好像对这些完全没有疑问。

抗战胜利以后,最重要的问题是内战危机,可是蒋介石处心积虑要打内战,想把共产党消灭了,甚至于把龙云这样不是嫡系的力量也都消灭了。

有一句时髦的话叫细节决定成败,其实,细节也往往透露出一个人的人品与修养。吴晗、冯友兰,还有郭沫若这些人,本是学者,在后来的人生中却带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。他们主动靠近政治,招引政治人物的关注,在声名大盛,名利双收的同时,不知是否考虑过它必然会带来的风险?

对一个学人应该有两种评价,或者说有两种标准,一个是学术研究方面,看他是不是有贡献,另外一个标准就是他对时代的影响。

世事对何先生这样的人未必公平,社会对有修养的传统不见得接受,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,在人心中绝对的政治正确,这是很可悲的。

其实很多传统的东西和阶级斗争没有关系,那是人类经验的积累、人类智慧的结晶,不能随随便便就否定了。

学术讨论不是政治宣传,应该有学术自由,只有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才有意思,大家都是一个调子,都是完全同意,坚决拥护,时不时还要呼口号,就不是学术讨论了。
不过我想还是应该没有“标准”,包括自然科学,我认为也不需要有个标准,如果大家都按一个思路去想,科学怎么进步?包括爱因斯坦的理论也不应该成为标准,否则永远不可能超越。

马克思所说的专政是政治意义上的,是在政治上剥夺资产阶级的权力,而我们则是所谓思想专政,“在思想上对资产阶级进行全面的专政”,这与马克思的原意似乎不吻合。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创造性地大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,但也可以说是大大背离了。

1957年,张奚若几乎被打成右派,因为他总结了十六个字:好大喜功,急功近利,鄙视过去,迷信将来。

或许这样也好,不然,你连这么一点小事都承受不了,文革的时候早晚也逃不过去。

我没听说饶毓泰先生做过任何政治活动,可是文革时也把他关在牛棚里,结果他在牛棚上吊自杀了。一个八十岁的人,就算阎王不来请,也快自动去报到了,可是他却迫不及待地要先走一步,所以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,心里十分难过。

每当想到像何佶这样的才气竟然中道夭折,而我们这些不成器的人却苟全性命于世上,就不禁联想起诗人弥尔顿的名句:“我要证明上帝之道是公正的,并且是向人们可以证实的。”真想同时也补充,“我要证明人世之道是不公正的,并且也是向人们可以证实的。”

一个人、一个民族的完善都需要正视自己的缺点,惟有如此才能真正鼓舞士气,才能真正进步,否则徒然助长虚骄之气,是没有好处的。
哪怕我们能从历史中吸取哪怕一星半点的教训,恐怕也不会有今天这么多的烦恼。

后来我才知道,吐血好像也并不那么严重。细菌把血管咬破了,所以就吐血,如果一个人失血不很多的话,没有那么严重,吐血而死往往并不是因为失血,一般都是因为窒息,血出来的时候把气管给堵住了,那时是非常难过的,我很有体会。

一个人的精神生活,不仅仅是逻辑的、理智的,不仅仅是科学的,还有另外一个天地,同样给人以精神和思想上的满足。
这个广大的世界有许多东西不是自己那可怜的哲学所能想象得到的。
慢慢走,欣赏啊!人生中很多挫折和不幸都是不可避免的,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看待。
当我们的思想解释不通的时候,就得另换一个坐标,不能死硬地按原来的模式去套。

可是一个人太聪明了,以至把一切事情都看透了,也就做什么都没趣味了。这个世界正是因为你看不透,所以才吸引你,要是你知道一切,把一切都看透了。人的一生无所追求,那就太没意思了。

“名字漂在水上”地做人,其实一切就在于你能否摆脱羁绊,去看穿。

有二事焉, 恒然于心; 敬之畏之, 日省日甚: 外乎者如璀璨星穹, 内在者犹道德律令。

幸福的条件有两个:一是你必须觉得个人的前途是光明的、美好的,可是这又非常模糊,非常朦胧,并不一定是什么明确的目标。另一方面,整个社会的前景,也必须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,如果整个社会整体在腐败下去,个人是不可能真正幸福的。

对幸福,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。
你幸福吗?

Read More

韩寒所理解的生活

韩寒《我所理解的生活》

世间万千宠爱,无数种人心,得之我幸,不得我也没什么不幸。我只认可一点,就是出门再匆匆忙忙,裤子拉链还是得拉好。

是的,面对特权,我们厌恶,但想用到一点假的特权,心中又窃喜;面对吃特供的人,我们批判,但自己用到了那些特供,又会得意。很多人恨特权,因为特权没有在自己手中。我有朋友觉得如果他掌权,必然从善如流。其实未必这样。我相信没有人会不沉迷其中,除非他的特权大到无需彰显,只用来表演一些低调的姿态。

人们对强权和腐败的痛恨更多源于“为什么不是我自己或者我的亲戚得到了这一切”,而不是想该如何去限制和监督,只有倒霉到自己头上需要上访的时候,他们才会词典里捡起这些词汇来保护自己,只要政府给他们补足了钱,他们就满意了。

每一个人,纵然缺点一身,但必然有一些地方是长于他人的,那是你区别于他人的标记,也是造物者公平的地方,就看你能否找到这些标记。 

每个人的身体,都有厚的地方,他们各不相同,有些人厚的是手上的老茧,有些人厚的是背上的污垢,有些人厚的是脸上的老皮,我愿自己厚的是心脏的肌肉。打死也不能放弃,穷死也不能叹气,要让笑话你的人成为笑话。

中国人往往活着活着就活不明白了,所以他们在死前,随时有自我践踏的可能。我觉得还是等他们死了再评判比较好,至少死人不会性情大变。
      
Some of us get dipped in flat, some in satin, some in gloss…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’s iridescent, and when you do,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. 有人住高楼,有人在深沟,有人光万丈,有人一身锈,世人万千种,浮云莫去求,斯人若彩虹,遇上方知有。为你热爱的人或事物洒下热血和热泪,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对方一句“你想怎样”。

缘分不是走在街上非要撞见,缘分就是睡前醒后彼此想念。

拉力赛的时候我就想明白了,除了那几个特地早起来看你比赛的至亲好友,满山遍野的人都是看热闹的,其中很多是来看翻车的。生活亦如是,冷暖几人知。

你的青春就是一场远行,一场离自己的童年、自己的少年越来越远的远行。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跟你想像的一点都不一样,你甚至会觉得很孤独,你会受到很多排挤。度假和旅行,其实都解决不了这些问题。

你所关注的一切,就是你所看到的世界。

Read More

《围城》

至今为止你认为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?
《围城》
 
书里种种人物,虽评价不一,但却只是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。尽管,很多人是个好人,可全无用处。
 
结婚就如同深陷围城,外面的人想进来,里面的人想出去。扩展来讲任何事都有围城的一面,因为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。大人物被时局所困,小人物被生计所累,这种“被围困”的感觉,这种想“冲出来”的感觉,其实我们都有。 
 
所以,结婚无须太伟大的爱情,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的资本了。情感在心上不成为负担,至少是顶舒服的。而经过长期苦旅而彼此不讨厌的人,才可结交做朋友,乃至结婚。但是,要想一个人永远爱着你就千万不要与其结婚。如上,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。 
 
进一步讲:
人生的意义,不过是经历一些想经历的事情,改变一些想改变的事情。为了这些经历和改变,设立一个个目标,一个个的完成,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。
 
豆瓣上的书友说的好:“人生最开心的事情,不过是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尽兴而为,做该做的,做想做的。可是,有多少人能够体味?大部分人都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不属于本阶段的东西上。何不享受你已经拥有的?”
 
何时抬头憧憬未来,何时低头珍惜眼前,以至于何时忧愁哀伤,何时知足常乐,也本是属于不同阶段的组成部分,正如同这“被围困”的感觉一样,应该从容的面对和“享受”。
 
参考文献:豆瓣书评。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