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年公寓

青年公寓座落在中关村东路80号,和大多数的学生宿舍一样,这个地址并没有挂在太明显的位置,取而代之的是闪闪发亮的学校招牌。

第一次知道有青年公寓这个地方,还是在大四来计算所实习的时候。对公寓的印象,是从食堂开始的。比本科食堂略显油腻的饭菜,配给两倍的价格,接受起来还真花了点时间。但是与所对面的“地沟油”和融科地下每天中午拥挤的人群一比,往往还是会和师兄们中午一起回去。实验室工位隔断,中午是少有的大家交流的时间。谈笑之间,也知道了许多未来的剧透,比如,研二要去科一招。

青年,公寓。四个字,两个词明显地道出了与宿舍的不同。师兄的宿舍和本科并无大区别,师姐的两人间却是大相径庭。后来才知道,青年公寓,ABCDEFGH,型号不一,就好像青年们远近高低各不同,男生女生的需求也不相同。有的寝室有空调,有的两人间,还有三人间和四人间,分到哪全凭运气。公寓嘛,热水是应该有的,但又不是外面租的房子,所以违章电器明面上还是不能使。青年人了,自然男女住在一个院子无所谓。记得本科时,有段时间,很向往男女共住的21舍:交个女朋友,牵手而归,我向左,她向右。公寓一年,差点成真,遗憾的现实却是,每次出门,我向右而她向左,不相与谋。

青年公寓的院子虽小,五脏俱全。中关村园区的生活区,还真是什么都不缺呢。篮球场、足球场自然必不可少。羽毛球,乒乓球是六号楼的标配。一个游泳馆带来清凉,健身器械倒是少有人问津。多功能厅,分享了太多研究生活动的欢乐。还有自习室!虽然总是人满为患,占座成风。傍晚漫步,从多功能厅传来的歌声,笛声,琴声,鼓声,掌声,还有那舞蹈的节奏,观众的喧闹会带着你想起本科的校园生活。只是,公寓还是有别于宿舍,园区还是有别于校园。坑爹的水泥地足球场不知让多少人受伤,拥挤的自习室不断的被管理学院征回,还发生过占座纠纷,研究生们也大多两点一线,沉浸在自己的世界。倒是院子里带孩子的大妈阿姨给这里带来了无限的生活气息,科住物业那逢人必查证的保安,更是让这里变得像个“公寓”小区了。

成年人的世界,乐趣总要自己寻找。幽暗的楼道,通明的外窗,紧闭着的门内,各有各的悲伤。对有的人来说,这里只是张床,而对另一些人,这里却是全世界。不少京外所的学生也在这里集中教学一年,没有了实验室的压力和老板的脸色,相信这里对他们来说是别样的回忆了。十年之后再回首,他们所铭记的更多的或许会是那北京不常蓝的天,每天拥挤的交通,还有那灿黄的金秋,瑞雪的隆冬,更少不了经历这些瞬间时身边人的笑脸。对了!有时候,这里还有小动物的身影呢~毕竟,寂寞太有杀伤力。

我时常想,多年以后当我以后再回忆起这段时光时会想起什么。院门口永远打不到车,来辆出租车也会被拒载的路况?食堂的西红柿炒鸡蛋和免费小米粥,还是游泳课略显可爱的游泳老师,断裂的指甲、水泥地上两次出局的足球赛,或者是全城热恋上单身人们急切目光?我想,我会记住多功能厅薄荷每次排练的歌声与微笑,YY姐指间月亮代表我的心的前奏,男高伙伴之间调侃;我会记住队友的背影,尽管名字已经模糊;我会记住在搬走前一周坏掉的电脑,会记住寝室窗子对面的“擎天柱”,曾和越同学说过有机会一定要上去一次,会记住门口流动的商贩,热乎的包子;我会记住相机下的点点滴滴,毕竟数码照片不会退色,正如那夜明亮的月光,多年之前照着古人,多年之后也会照着子孙。

人们常说,时光易逝,时光荏苒,岁月无情,岁月如歌。一年,不长也不短,但足够深刻。研一的日子,如果可以,40岁的我甚至会想着用数以十计的月子来回忆吧!因为,对一个刚刚从“封闭式高中”的郊区校园走出来的懵懂少年来说,这里是新大陆,这里是世界之窗,这里是通向未来的桥梁。思考,迷茫,苦闷,孤独,这些复杂的情感,连未来的自己也难以解开。

青年公寓,铁打的园区,流水的学生,明天就要搬走了。或许我还会回来,只是你未必会记得,那个曾经的少年,是否依然。

而当我回来时,你又是什么模样呢?

Leave a Reply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