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14年毕业典礼导师代表演讲(全文)
本文部分观点和内容引自《奇思妙想:15 位计算机天才及其重大发现》(by D. Shaha, and C. Lazere), 《ACM 图灵奖: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》(by 吴鹤龄,崔林),《创新求是录》(by 李国杰),《电脑启 示录》(by 徐志伟),以及《费曼物理学讲义》(by R. Feynman)。
尊敬的各位同学、尊敬的各位老师、尊敬的各位家长,早上好!
今天我们举行隆重的典礼,以庄重的仪式,向诸位同学所度过的时光表达我们的尊重和敬意。
诸位在计算所度过了或三五年、或六七年的时光,这些时光可以说是和大师朝夕相处的日子。
我们有什么样的理由这样说呢?请看会场的入口处,刚刚看着我们走入会场的,是人工智能大师Marvin Minsky,他告诉我们“大脑无非是肉做的机器”;和他并列的Wilkes却深表不同,说“动物和机器是用完全不同的材料、按照完全不同的原理构成的”;Richard Hamming夹在两人中间,说“计算的目的不在于数据,而是要洞察事物”;在会场出口处,你会看到算法大师E. Dijkstra,他设计的最短路径算法,时刻运行在我们的GPS导航仪上;在五层,每天看着智能实验室的同学们进进出出的是逻辑大师Amil Pnueli;在十层,每天鼓舞着曙光超级计算机团队的是体系结构大师Corbato。在座的诸位女士朋友,不妨走上11层,在那里你会看到2008年图灵奖得主Babara女士,她会鼓励各位女同胞说“谁说女子不如男?”
或许有同学会觉得这些大师都是传说,那可不是这样—早在1988年,李国杰老师就邀请专家系统的开创者Feigenbaum访问智能中心;算法大师Hopcroft和姚期智先生也都曾先后来访,和大家做近距离的接触;现在姚先生的弟子孙晓明、张家琳也来到了计算所执 教、研究。再退一步讲,即便诸位对这些大师们因每日熟视而无睹,那也无妨:诸位写毕业论文所用的Latex,即是高德纳和Lamport的杰作。
在和大师们神交多年之后,我们不禁要问:是怎样的个性和头脑造就了这些大师呢?仔细检视大师们的事迹之后,我们只能遗憾地告诉大家:大师们的不同点远多于相同点,好像并没有一定之规。
比如:大师们都是天才少年吗?No,不是这样子的。有些的确是天才少年,比如Levin, 十多岁就获得了基辅市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冠军;可是Backus高中时还有功课不及格,被父母送到补习班,他却跑去划船—他是60岁以后才开始函数式语言研究的。
再如:大师们都是搞理论的学院派吗?那也不是这样—Brooks是在IBM公司设计出360系统;而Smith是在一间小公司提出那个“热土豆路由”算法的。
既然大师们如此不同,那他们成功的秘诀何在呢?仔细想来,他们成功的秘诀或许有如下四点:
秘诀一:他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。以Daniel Hillis为例,他童年时就对生物极感兴趣,曾经在试管里培育了一颗跳动的青蛙心脏,后来又对神经解剖学入了迷,这些经历很自然地 启发他设计连接机器以及人工生命;另一位大师Alan Kay也是对生物极其好奇的人物,他 认为应该把程序设计地“像活的生物一样”,由独立自主的细胞构成,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传递消息,并对消息做出反应。他把这样的细胞叫做“对象”;而这种设计方法呢,就叫做“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”。
第二点,成功的秘诀在于选择做什么,而不是怎么做。Priceton的李凯教授曾经深有体会地对李国杰老师讲:计算机科学最重要的是find problem,而不是find solutions。只要你能找到正确的方向,找到正确的问题,问题的解决往往就在眼前。这是计算机科学和数 学截然不同的地方—费马大定理从提出猜想到证明,足足用了358年的时间。
那到哪里去找问题呢?Robert Tarjan告诫我们说:应该多从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,而不是 钻理论的牛角尖。事实也正是如此:比如Brooks多从化学家、医生、建筑师那里寻找实际问题,他把这样的问题称为“有生命力的问题”。
自然,准确判断问题的重要性是一件极难的事情,即使是大师也有看走眼的时候:就拿Steve Cook来说,他找到了第一个NP完全问题,可后来找到的NP完全问题数量是如此之多,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。
秘诀之三,在找到问题之后呢,你还必须是解决问题的恰当人选。高德纳这样说:“我们 常常说需求是发明之母,这句话并不确切。一个人还得拥有该领域的背景知识……我解决 的那些问题,都是因为我拥有独特的领域知识—这样解决这个问题就成了我的责任、我的 使命”。
最后一个秘诀:重大的成就要甘于冒险,甚至于勇于面对嘲笑。比如Marvin Minsky的第一篇人工智能文章被人嘲笑说“半生不熟”;Backus的简化编程的建议受到了von Neumann的强烈反对—— von Neumann认为使用机器语言编程已经足够简单,没有再 简化的必要。
总结一下,我们可以这样讲:假如诸位始终保有强烈的好奇心,有发现问题的洞察力,有解决问题的素养和技术储备,还有坚持的勇气,你也会成为大师;无论你将来是在研究所还是公司,无论是搞研究还是搞开发,你都会成为佼佼者。
能够吸引和造就如此多的大师,计算机的魅力可见一斑。那计算机的魅力到底何在呢?或许李国杰老师的一则轶事可以告诉我们答案:大家都知道,李老师起初是在北大念物理的,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,李老师问他的物理老师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:为什么引力是 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?为什么不是1.99次方?或者是2.01次方?难道不会有测量误差吗?如果你读过《费曼物理学讲义》,你会明白这个提问背后的深刻内涵:物理学只是探索规律是什么,并不能够解释规律为什么是这样。自然,李老师无法从物理老师获得令人满意的答复。于是李老师干脆改行搞计算机,自己建造系统,这样想让它是1.99次方就是1.99次方,想让它是2.01次方就是2.01次方—–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,并非我的杜撰,李老师60岁寿辰时我跟他求证过这一点。
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讲:物理、化学、生物这些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呢,是上帝所创造的世界,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其中的规则;而计算机科学呢?恰恰相反,是由我们来设计规则,是由我们来创造世界。这就是计算机科学的独特魅力之所在!
那好,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,共同创造一个美丽新世界!
再见!
乘着歌声的翅膀
时光荏苒,随着毕业论文的主要工作完成,马上就要毕业了,在合唱团的日子也接近了尾声。
依稀记得三年前的9月,金秋飒爽,和小伙伴们一同赴玉泉去聆听博合的迎新音乐会。从那时起,便喜欢上了博合这个社团,一群在星空下高塔旁唱歌的人。三年来,周三、周六,风雨无阻,与大家一起分享着音乐带来的欢乐与哀愁,幸福与悲伤。三年来,从合唱团年龄最小的一批成员,慢慢变成师兄了。一批批团员毕业,走向祖国的大江南北,一批批新生入团,曲目更换,改编了一首又一首,唯一不变的是林老师谆谆的教导,慈祥的笑脸、马院长潇洒的演讲,随性的主持、陈老师严格的日程安排,美丽的微笑,还有大家一同对音乐的热爱。
岁月如歌,在歌声中,我们倾听,倾听着一个个或快乐或悲伤故事;在歌声中,我们协作,融入到彼此的和声中;在歌声中,我们分享,分享着彼此的感受,成长的经历。博合是个大家庭,大家出于对音乐的热爱走到了一起,一同享受着这与自然共通的语言带来的快乐。
依稀记得第一次演出前的紧张,小罗、凯哥、阳阳等老团员耐心地帮着新团员们纠正演唱中音准、节奏、强弱、气息的问题。在合唱团,我们学着如何演绎一首歌。真正演绎好一首歌,要做到以声带情,声情并茂,这样才能用歌声感染听众。歌由心生,也帮助我们更好的感受着身边的世界。三年来,从最初对声乐和乐理的懵懂无知,到现在拿到乐谱之后能够基本看出谱上蕴含的思想和感情,自己的提高真的非常大。不过,说来也惭愧,在合唱团,相比于其他人,我算是后进生吧,到现在还是没有掌握美声的方法,唱什么都还是KTV的味道,这也是毕业前最大的遗憾吧…
毕业答辩的三天前,随团参加了十周年巡演在我母校四川大学的演出。时隔三年,再次重返母校的舞台,感慨良多。过往的片刻,成长的瞬间,一幕幕的在脑海中飘过。多么幸运啊,有此机会,让我能追忆青春,追忆我业已逝去的学生时代。我仿佛又看到了自己本科时在舞台上青涩的样子,看到了学生活动中心中的热烈激昂,想起那些年,那些人,那些事。
答辩后,朝花夕拾。这三年在研究所的课业压力其实是蛮大的,也可能是习惯的原因,在实验室经常是996。研二因为咽炎生病,休团了半年,有时累的时候,也想过放弃。但是每每想到男高伙伴们的张张笑脸,与大家一起唱歌的快乐都令我不禁立即飞回到大家身边,一同歌唱。团里的成员们来自于科苑内不同的研究所,不同的学科,不同的背景碰撞出了更多灵感的火花。随博合的每次出行,也都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国之大,了解到了祖国各地的变革与发展。在这个互联网革命的时代,这些经历更是提醒着马上毕业的我: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计算机、互联网不是一切,还有更大的未知世界等待着我去发现。
时光的河入海流,终于我们分头走,没有哪个港口是永远的停留。我想,我永远不会忘记多功能厅每次排练的歌声与微笑,不会忘记希哥指下的娄山关,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,渔阳鼙鼓动地来,居安思危,还有玥玥姐指间月亮代表我的心,王研在键盘上敲击而成的思念;不会忘记那巍峨的大青藏,雄伟的昆仑山,还有草原上的那达慕,热爱家乡的蒙古人,飞翔的鸿雁,天山下牧民把歌唱,大漠之夜中的苦苦寻觅和坚持,青海湖旁等你到天明的落寞与孤寂;伤感再回首,不会忘记那没有岁月可回头的牵手,还有那永远用于和声教学的菊花台,以及那些带来深深震撼的异国歌曲:迁徙的茨冈,悲怆的瓦盆碎了和伏尔加,命运多舛的日文歌们,所有合唱团都唱的哈利路亚。走遍了南北东西,故乡是北京,真心盼着下次能再次聆听新春到啊!
也许值得纪念的事情不多,至少这段回忆够深刻。脑海中一个花开的路口,给我最珍惜的朋友。
谨以此文纪念在博士合唱团的日日夜夜。
预祝博合十周年巡演圆满成功,走向二十年的辉煌!
2014年5月29日晨
Read More再见1333
周中接到消息,要搬回10楼,没想到周末就搬完。就这样,带着拔牙后的疼痛和重感冒的消沉,敲下了此文。唉,真正的别离总是到来的悄无声息吧!——题记
搬来1333是在两年前的3月6日,时间过的很快,一晃就过去了。两年间,大家变化很大。罗总、强叔,毕业留所,风华正茂。坐在旁边的邵总去年毕业,现在在京东向着高管之位步步进发。陈总、左掌门上来过,又下去。寒俊和朱玮倒是和13楼有缘,免去了折腾。李慧年前去了怀柔,赵越今年要与我一同毕业。还有诸多实习生,来来往往,走走停停。估计远晴师妹研一结束,都要去环保园了吧?
算起来,在1333度过了研究生的大半时光。早先大四在10楼做毕业设计,刚刚从封闭的江安出来,懵懵懂懂,时间也不长。而研一下回所之后,马上就搬到了1333,到昨天提交论文送审,刚刚好800天整。800个日日夜夜啊,青春的尾巴在这里滑过。
刚开始上13层的时候,觉得这里什么都不好,电梯无法直达,每次都要绕很大个圈子上来;没有隔间,冬天冷,夏天热,空调也时常坏掉;要命的是网络也经常断掉或者被挤掉IP。但习惯之后,其实也没有那么不堪。
1333是个封闭的小空间,办公室的故事,温情很多;1333是个大家庭,苦痛欢笑都一起分享。最难忘的是最后的2V2,陈总还在的时候,偷偷打魔兽被詹老师撞见的囧态;还有和朱玮、赵越、强叔一起搞怪哼歌时的欢乐;还有一群人一起斗嘴,被慧姐批评太聒噪,太喧闹时的嘻哈;还有一起分享书籍的快乐,赵越、朱玮那里总有一些逼格高的怪书,如金瓶梅、青年江泽民、论美学之类。更少不了讨论问题的投入,与邵总交流文本处理的问题,向罗总、强叔请教技术方法,一起吐槽新作的实验室LOGO,等等等等。夜深人静的时候,这里是看风景的好地方,远处的璀璨星光,映衬着都市的华彩与科研高塔的寂静。不客气的说,平均下来,我应该是1333最晚走的人吧,因为晚上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唱歌~唉,真是岁月如歌啊!
这两年,我也从实验室最小的师弟长成了师兄,马上毕业要步入社会了。
我会永远记住在午休垫上做的每一个梦,努力努力,让他们一个个的绽放。
再见了,1333。或许我不会再回来,但我一定不会忘记与你同行的点点滴滴。
1333,再见!
2014年5月16日
傍晚于1333
交了三方之后
交了三方之后,解脱,欢喜。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惆怅。
几条截然不同的路,选择了,便再无可重来之机会。
人生的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这样?
一路走来的升学,以及萍水相逢遭遇的爱情。
回来的路上,收到建行打印准考证的短信…
还是会去参加,算对高中以来金融梦的一个交代。
但是知道,在这之前,已经做过了选择:互联网。
会毁约不?
论坛上充斥着Offer的对比,又忽闻室友拿到MS.US,女神拿到G.US。
不禁侧目艳羡,潸然沉默。
幸福是个比较级,作为失败者的典型,真是太成功了。
待遇差几倍,工种变换大。自己白白硕士,却又转行。蹉跎岁月,投奔本科同学。
但,何为好工作?
好事者言:钱多事儿少离家近,位高权重责任轻,稳定自由有发展。
岂能焉得?
智者言:适合才最好。
遥望这鱼,坐拥京户,却将远赴鹏城。暴殄天物。
被黑的越来越白之后,此鱼大声疾呼:子非鱼焉知鱼之乐?恐遂汩没,故决然舍去,求天下奇闻壮观,以知天地之广大。
其父怒而讥之:何不出国?
无言以对。
后自语,退而求其次,皆是如此,比上不足比下有余,聊以自慰罢了。
实验室,码代码,突发大BUG,昨日发布光盘,刻错文件名。汗流浃背。
主管安慰,暂且先行发布,更新网站补丁即可。
匆匆补救,不觉时光飞逝。
夜,独站天台,居高临下,看芸芸众生。
签约的,毁约的,欢闹,激动;延期的,没offer的,悲伤,焦急,岂不都是必经之路?
虽然自己曾经是,现在是,或未来是他们,但他们的某一些状态又与我有何干?
机中BUG嗷嗷待哺,甚是疯狂!我之哀愁,又有谁知?
皆知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艰难。谁知不以他喜,不以他悲也这般艰难啊!
才想凡人皆为小分子,在人世间,终日奔波苦,一刻不得闲。
只求他日,旧友无恙,鹏城清新有鹏程,了却孤单有佳人,终能衣锦还乡,不致锦衣夜行。
无知井底蛙,难分真与假,徒望添身价。
命里有时终须有,命里无时莫强求。
晃知每一刻都是新开始,谁能为生活不变?
尽人事,平常心,是为成长。
[xiami soundfile=”http://m5.file.xiami.com/975/23975/170988/2112007_2085767_l.mp3?auth_key=ea1d86c9f44d46c035d8b49b0fb209b4-1386282861-0-null” autostart=”no” loop=”yes”]Moon River — 手嶌葵[/xiami]
Read More
四川大学-毕业歌
2011年7月17日,毕业23天。上周接到董老和卢书记消息,央视《我们有一套》的毕业歌要录制四川大学部分的节目,今天去打酱油。
之前看到个帖子,说录节目要等很久,今天果然如此。第一波短信通知11点到,后来的短信又通知11点30前一定要到。大部分人在11点都到了。但是却等到了大概12点20才进场。期间混乱,省略100字…
忍不住吐槽下学工部老师,既然找个每个学院的负责人,又要发衣服又要发票,就提前发给负责人处理呗。通知那么早来,午餐却仅仅给一个面包,一小包牛奶,连盒饭都没有。据说其中有名负责的老师,就是废掉摄影协会的那位,以下再次省略100字…
进场之后,大概13点开始了录制准备。台上是一个打了鸡血似的工作人员,即兴发挥着单口相声,调动着场上观众的积极性。几个志愿者很惨,被拉上去挥旗子。举横幅,举板板,鼓掌,尖叫,在这个口才极佳的中年男子的煽动下,排练了许久。
和平哥来了,还有两位知名的川大校友宋永华和韩三平。奇怪的是,在校时并不知道他们也是川大毕业的。毕业后的生活,五味俱在。本以为与川大在短期内再无亲密瓜葛,毕业歌突然奏起。
节目平平淡淡,主旋律时常想起,《光阴的故事》貌似是假唱,穿插的偶像组合从来没有听说过。坐在第三排,被摄像头一直对着,十分不爽。川大来的女主持居然连行政楼都认成了华西的建筑,看来艺术学院7年在江安,又要被诟病了。撒贝宁虽然不高,但是很帅。谢校长这次终于生活化了一点,不过讲话还是离不开地震。再次吐槽,我们07级的四年,浓缩到最后,难道只有地震嘛?
的确,如哪位女老师所说,你回或不回,母校就在哪里,等着你。但是,多年以后,当我再次坐上望江往返江安的校车,是否会再次涨价呢?多年以后的宿管阿姨,澡堂大叔,食堂龙哥,你们还在嘛?多年以后的商业街,是否还有那些陪伴了我们四年的小店呢?
音乐,最好的地方,就是每当你听到它时,眼前就会相应的浮上一些生动的画面,想起一些难忘的往事。毕业歌,最后留给我的,是这首《飞得更高》,虽说那个偶像组合实在不适合这类歌曲,他们还是靠舞蹈的动感和唯美的形象去掩盖唱功和情感的不足吧。最近总是在各处听到汪峰的歌。毕业了,告别了,伤感了,怀念了。说再见,但是真正的再见,大多数情况却是再也不见。
22岁,这怒放的生命,未来的路还长,我要飞得更高,你呢?
Read More